什么才是真正鋼鐵強國?
何為真正的鋼鐵強國? ****,中高端產品實現全覆蓋。凡是****需要的產品,都要做到成龍配套,并把研發生產任務落實到每個具體的企業。 “與國外相比,中國鋼鐵到底有哪些差距?到底有哪些品種不能生產?只要****政策支持,我們是能做到的,鋼鐵行業要肩負起使制造業強大的責任。”沈文榮指出。 第二,從****層面考慮原料戰略。國內的煤炭和焦炭可以自給,但是70%~80%的鐵礦石需要進口,其中大部分來自于澳大利亞。 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,中國1月~7月份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65955.5萬噸,較上年同期的58977.5萬噸增長11.8%,其中進口自澳大利亞的超過6成。 “從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存在很大的受制于人的風險。解決這個問題單靠企業自己不行,必須從****層面考慮這個問題。 一、要鼓勵國內鐵礦山開發,不要“一刀切”全部關掉,要合理開發。 二、要將重點放在國際市場上,在其他****控制2億噸/年~3億噸/年的鐵礦石產能。比如在南非、巴西等資源豐富的****,從礦山、鐵路到碼頭,建議國內相關的各類企業一起去投資、運作。 三、要鼓勵資源性產品如廢鋼、焦煤進口。廢鋼是資源,可以替代一部分鐵礦石進口;國際市場焦煤質量多好于國內,充分利用國際資源,有利于增強國內鋼企成本競爭力。 “現在,礦粉價格受制于人,暗箱操作。新加坡的普氏指數是用1%的份額,決定了99%的礦粉價格。我們應該規定只有鋼廠才能訂購礦粉,用中國指數來定價。”沈文榮指出。 據悉,普氏鐵礦石指數是目前**主要的定價基準,其數據來源包括電話問詢等方式,向礦方、鋼廠及交易商采集數據,不管實際交易是否發生,具有極大炒作因素在里面。 “通過****層面的努力,如果礦價降低20美元/噸,每年12億噸進口礦,就是240億美元,等于每年這些錢就可以建設一個特大型的礦山。”沈文榮感嘆說。 第三,合理安排產能調整,杜絕不合理的搬遷調整。 一是如果鋼企在當地搞不好環保,搬到別的地方同樣污染。“這樣的搬遷沒有必要,應該就地關停轉型。因為搬遷的結果就是產能進一步增加了。”沈文榮指出。 二是不要控制轉爐而大力發展電爐,轉爐照樣可以吃廢鋼。現在每年約產2.7億噸廢鋼,其中2.6億噸被轉爐消耗掉。轉爐“吃”廢鋼更經濟,而且更具成本競爭力,比電爐成本低至少600元/噸~700元/噸。 “現在還不是發展電爐的時候。10年以后,廢鋼產量增加到3億噸/年以上,鋼材消費量減少到5億噸/年~6億噸/年,再提發展電爐短流程煉鋼。現在發展電爐,是不是是在增加產能? 第四,鼓勵引導現有合規企業就地改造升級,就地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升級,就地進行節能環保改造、智能化改造。 總之,要在進一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。鋼鐵行業要轉變觀念,提高認識,在現有的基礎上加倍努力,避免自己折騰自己,讓鋼鐵行業更健康地成長,做到更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