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我們進一步將觀察范圍放大到《2014年世界主要鋼鐵企業粗鋼產量排名》名單中的所有企業,就會發現那些排名在第51~100名之間的企業,不僅未能接近到上文提及的粗鋼產量1000.0萬噸/年的水平,甚至還有相當部分企業位于年產粗鋼500.0萬噸以下水平———初步統計,這樣的企業有35家。而這35家企業里面,又有22家位于中國。這22家企業2014年合計粗鋼產量為7648.9萬噸,不及在整個排名中位列第3、4位的河北鋼鐵集團和寶鋼集團2014年粗鋼和冷拉方鋼產量之和。
這說明,盡管中國鋼鐵企業數目眾多,并且在國際鋼鐵行業贏得了一定的地位,但從平均規模看,還是和國際平均規模有一定差距;而且,這些數目眾多的企業,彼此之間在產量規模上也存在著較為懸殊的差距。它們當中,既有少數達到乃至超越國際平均規模的大型、超大型企業,又存在著數目眾多的小規模企業。
由于數目眾多的小規模冷拉扁鋼企業存在,客觀上導致了中國鋼鐵產業市場集中度的低下。從《2014年世界主要鋼鐵企業粗鋼產量排名》和國際鋼鐵協會公布的相關材料看,全球幾個主要產鋼****中,中國鋼鐵市場的CR10(行業集中度)值只有36.58,而韓國、巴西鋼鐵市場僅CR3的值就高達90.97、89.86;此外,日本、俄羅斯、印度、美國等國鋼鐵市場上的CR4值也分別達到了83.42、83.32、67.03、60.54(見表1)。由此可見,中國的鋼鐵工業是極端分散的作坊生產模式,而世界主要鋼鐵生產國大多是極高寡頭壟斷型的生產模式。
(相關資料:冷拉圓鋼已然觸底)